QA問答

Let's Search

請輸入關鍵字....

faq

QA問答

CATELOG
TYPE

問題類別
請選擇
Q.

手術後都需要好好進補嗎?應該怎麼吃?

A.

過去因為術式還有設備較舊的緣故,一般開刀的失血量較多,所以術後需要適當進補,才能趕快好恢復術前的狀態。因此用鱸魚湯、豬肝湯、雞湯等補身是常見觀念。但隨著微創手術成為主流,傷口愈來愈小,出血量也減少,這時術後補養的重點,在於將體質恢復平和狀態,才能幫助加速傷口復原。以下面四大類型營養素為主

  1. (1)蛋白質:蛋白質是人體器官組織主要構成物質,也是維持身體機能最重要的營養素,尤其在手術後,傷口的組織修復、免疫系統的維持都需要足夠的蛋白質。雞肉、魚肉、雞蛋和黃豆都是富含優質蛋白質的常見食物
  2. (2)多樣式的蔬果:新鮮水果中含有維生素A、C、E,這些營養素具有抗氧化的作用,也能幫助皮膚及傷口修復。蔬菜則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的好菌生長,維持免疫力。
  3. (3)全穀類:擁有豐富的維生素與礦物質,營養價值與膳食纖維含量也比白米與白麵包高。
  4. (4)鋅:鋅不僅能促進食慾,更能幫助蛋白質的合成,可使傷口癒合,維持恢復期的免疫力。常見食物如牡蠣、蝦子、蛤蜊及南瓜子等。

同時應該以多咀嚼、少食多餐為原則,減少身體的負擔。

術後常常容易有腸胃功能不佳的狀況,這時可喝些調味簡單的四神湯(由芡實、蓮子、淮山、茯苓組成),藥性緩和除了盡早幫助脾胃的功能恢復,也不容易補得太多造成其他的問題。

Q.

那麼術後保健有哪些東西應該少碰?

A.
  1. (1)辛辣食物:可能會使胃部不適,應暫時停止進食。
  2. (2)酒精飲料不能與止痛藥結合使用:可能會造成肝功能損傷。
  3. (3)未經煮熟食物:沒有經過烹飪煮熟的食物有機會令傷口發炎或過敏,引起感染風險,故在傷口癒合期間時應盡量避免。
  4. (4)咖啡因飲品:使血壓上升或出現藥物反應、刺激神經系統,不利於傷口癒合。
  5. (5)抽煙:影響免疫功能,令血壓升高,容易有血管栓塞等問題。
Q.

術後保健除了吃得之外還有哪些地方應該注意?

A.

應該要積極、適量進行復健運動。根據研究顯示,若因受傷、生病、癱瘓,躺在床上不動約2週後,年輕人的肌力和肌肉量會降低約3分之1,老年人則降低4分之1。

多數人的開刀後休養期,常是遠大於2週的時間。

復健運動除了能夠維持肌力之外,還能夠降低或減緩因為手術後造成肌肉萎縮、沾黏等後遺症。

術後容易有疲倦的狀況,因此可以時常按壓合谷以及足三里兩個穴位,可以起到補氣還有加強腸胃功能。也可以做梳頭的動作,來刺激頭面的經絡,讓全身的氣走得更順暢。

Q.

放射治療是什麼?治療後會有術後保健須注意什麼?

A.

使用肉眼看不見的高能量光束照射腫瘤,破壞癌細胞的DNA和細胞內部分子,使癌細胞沒辦法修復和分裂繁殖,最後死亡。因腫瘤細胞受到放射線破壞,血相以及體內生化環境改變或心理等因素,可能產生疲倦、厭食、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心情鬱悶等現象。同時,骨髓是體內對放射線最敏感的器官之一,如果大範圍的骨骼或淋巴組織被照射,較易產生血球減少的現象,以白血球最明顯。

依照射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副作用;如在頭頸部可能會有味覺改變、唾液分泌減少、酸度及粘性增加而覺口乾。此時也易有蛀牙和口炎之現象。由於是被高能量放射線照射,剛開始局部會有發紅或出現紅斑情形,漸漸色素會沈著、皮膚會變黑、表皮有脫屑情形。有些人可能會有破皮、潰瘍情形。

可以搭配益氣養陰的茶飲來緩解這段時間的不舒服,材料有:白參3 g、麥門冬10 g、五味子3 g。

做法:將上面的藥材加300毫升的開水滾煮。煮沸後撈出藥材放涼可以按照個人的口味濃度稍微調整。

Q.

放射治療後的術後保健,中醫可以怎麼幫忙?

A.

放射治療屬於外來的火毒,因此術後特別容易造成黏膜破損,導致吞嚥困難的乾燥表現,

  1. (1)中醫可多用清熱、降火藥材,如菊花、薄荷葉。
  2. (2)若是有虛熱、便祕症狀,則可搭配滋潤藥材如麥門冬。
  3. (3)食物溫度則以低溫為主,能降低疼痛感。

此外白血球的數值,是評估可否接續治療一個重要的數值,利用一些補氣藥的搭配,可以取的不錯的效果。同時中醫特別強調胃氣,更有「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的說法,利用中藥來調整、恢復腸胃的運作,才能夠替接續的治療打下更好的基礎。

Q.

四季陰陽變化與人體生理節律如何互相配合?

A.

黃帝內經提到「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沈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在中醫裡首重的觀念即是「天人合一」,按照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調整生活作息、飲食,例如配合著日照時間長短,在春夏季節「夜臥早起」養足身體的陽氣,在秋冬季節「早臥晚起」收身體的陰氣,可以使身體處於最佳狀態,反之若違反上述的原則,就有可能造成疾病的產生,像是季節交替時容易出現的感冒、過敏疾病。

Q.

四季有哪些食物能夠幫助養生?

A.

春季是「肝」的季節,適合吃綠色與酸味的食物,如花椰菜、蘆筍等等的綠色蔬菜與奇異果、檸檬等酸味食物幫助收斂肝氣。

夏天則是「心」的季節,適合吃紅色與苦味的食物,例如番茄、紅棗、桑椹、紅色火龍果幫助心血管健康,也可適量攝取苦瓜、苦茶等食物幫助降火氣。

秋天為「肺」的季節,適合吃白色與辛味食物,例如蓮藕、山藥、梨子等,與蔥、薑、蒜等辛香料,然而因為秋冬季節偏乾燥,也可適量攝取較滋潤的食物像是白木耳、蜂蜜。

冬天則是「腎」的季節,適合補充黑色與鹹味的食物,常見的食物有海苔、昆布、黑豆等。

Q.

四季推薦的飲食吃越多身體越健康嗎?

A.

答案是錯誤的,凡事皆是適可而止就好。《彭祖攝生養性論》曾提到「五味不得偏耽,酸多傷脾,苦多傷肺,辛多傷肝,甘多傷腎,鹹多傷心。」當同一種性味的食物吃得太多,往往可能去克制到其他臟腑的功能,反而會造成其他的疾病,另外《黃帝內經》也提到「酸傷筋、苦傷氣、甘傷肉、辛傷皮毛、鹹傷血」的概念,過食酸味食物會使筋脈緊繃痠痛,過食苦味則會使氣容易被耗散,過食辛味則容易使膚表過於乾燥,而鹹味過多就現代生理學的觀點也同樣證實對於血壓與腎功能會造成不好的影響,同樣的道理應用於不同顏色的食物亦然,並不是吃越多越好。

Q.

所有的人都適合吃藥膳進補嗎?

A.

大部分的民眾對於藥膳的觀念多半常見於冬令的進補,因常見的藥膳往往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溫暖身體甚至補充營養的功效,然而隨著氣候變化以及個人體質的不同,還是要先了解個人體質差異才能選擇適合的藥膳進補,例如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十全大補湯偏於「溫補」,適合「虛寒體質」(容易手腳冰冷、面部口唇發白、拉肚子),錯誤的吃反而會造成上火(嘴破、便秘、長痘痘),而四神湯則屬於「平補」,適合大部分尤其腸胃虛弱的人,至於含有蘿蔔、冬瓜、綠豆的湯品則屬於「涼補」,適合夏季或是燥熱體質的人消除體內的火氣。

Q.

除了用食物進補外,還有什麼方式能達到四季養生的目的?

A.

春季由於是萬物正開始生長的季節,養生之道要以能夠維持氣機順利生發為主,因此宜保持身心的舒暢、穿著寬鬆舒適,並避免用發怒、責罵來折損他人之氣。

夏季則是萬物快速生長之際,此時適合用積極向上的態度來施展抱負,然而這個季節容易累積火氣,在處事上不可過於執著避免與他人爭執。

秋季則是氣機逐漸內斂的季節,心情容易轉為悲觀、憂鬱,此時適當的抒發情緒也相當重要。

冬天則是萬物收藏的季節,因為周圍環境的寒冷,避免在此時過度活動以確保身體能維持正常的陽氣運作。

Q.

甚麼是五禽之戲?

A.

五禽之戲,或稱五禽戲,最早可追溯至漢朝馬王堆出土的導引圖,與易筋經、八段錦相同,是「導引術」的一種。最早是模仿不同動物的型態、動作,例如熊站立時骨盆移動的穩定感、鳥類頸部伸縮的靈活,來達到不同肢體、肌群的鍛鍊。其後加入氣的思想與各種意象,逐漸系統化為有明確招式與鍛鍊目的運動,達到健身、養生的效果。

廣義的中醫治療包含導引、氣功、按橋推拿、針灸與用藥,視疾病的嚴重度與性質決定治療手段。五禽之戲主要包含肢體訓練與氣息鍛鍊,在「預防醫學」、「自我調理」有著重要的角色。

Q.

五禽之戲對健康有甚麼幫助?

A.
  1. (1)預防疾病、增強免疫力-高強度的運動可以鍛鍊的們的心血管系統,就像大火燒開水的蒸氣,血液灌流充足,免疫功能就能在末梢的皮膚、黏膜正常運作。但對於骨質疏鬆、肢體受傷或肌力不足的族群,導引、氣功的方式就像文火慢燉,也有改善免疫功能的效果。
  2. (2)改善血壓、降低周邊阻力-血壓是由心臟輸出強弱與周邊阻力高低所決定的。血液經由動脈送至不同組織前,有個像水龍頭的開關,決定現在的血流供應要多一點到皮膚、消化器官或其他地方。這些水龍頭是一直在開啟或關閉切換的,確保我們身體的正常功能與血壓穩定。當這些地方開始硬化,就是中醫講的「瘀」。當血流不暢、阻力上升,心臟就會被要求出更多的力氣收縮,造成血壓上升。氣功、導引有機會改善這些瘀象,從降低周邊阻力的方式調節血壓。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若同意本網站之隱私權政策,請點選「CONFIRM」,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分析技術,更多資訊請瀏覽 隱私權聲明

CONFI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