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問答

Let's Search

請輸入關鍵字....

faq

QA問答

CATELOG
TYPE

問題類別
請選擇
Q.

詐騙集團的手法?

A.

不實宣稱療效,多半根據現代人常見慢性疾病或症狀設計,以減重、消脂、降三高、治失眠、性功能障礙等等為大宗,放上白袍專業形象照,搭配所謂的患者回饋、使用心得,有些甚至不會一開始就提供藥品購買連結,而會以加line諮詢為起點。

民眾加Line後,對方會先詢問症狀細節以及平時生活模式,與診間常規問診相似,並會耐心一一針對問題答覆,過程中夾雜中西專業術語,如非受過專業訓練,極難分辨真偽。時而語帶威脅,誇大不治療的後遺症與或常規醫療副作用,時而語帶關心,線上噓寒問暖,如久未回覆,甚至會主動降價,一步一步使民眾放鬆警惕,進而匯款購買來路不明之藥品。

中藥違規案件專區:https://dep.mohw.gov.tw/docmap/lp-5289-108.html

Q.

如何從細節看出詐騙可能?

A.

為了規避法規,往往會假借”諮詢師”、”體質調理師”的名義,號稱原本在教學醫院任職,現轉為線上看診,因此無法在醫事人員查詢系統查找相關資訊;商品標示不清,找不到相關生技公司或藥廠,或僅能搜尋到簡單資訊(即使號稱有證明,也強烈建議至衛福部食藥署查詢確認);手段粗糙的詐騙集團在文章或訊息回覆中有時會出現中國用詞,或繁簡轉換時易出現的錯字;藥品強調”祖傳秘方””不傷身””O日見效”等,利用民眾對健康的渴望,騙取金錢。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制署:https://lmspiq.fda.gov.tw/web/

中藥藥品許可證查詢:https://service.mohw.gov.tw/DOCMAP/CusSite/TCMLQueryForm.aspx

中藥違規案件專區:https://dep.mohw.gov.tw/docmap/lp-5289-108.html

Q.

有哪些管道可以判斷網路訊息真偽?

A.
  1. 醫事人員查詢系統:可至衛福部網站輸入醫事人員姓名查詢,可以看到該醫事人員的執業登記類別,是否具有部定專科醫師資格以及執業的縣市,如出現查詢結果為「目前未有符合條件的資料」可進一步與衛生局聯絡確認。經此步驟後,仍需注意冒名頂替的問題,先前即有出現過剪輯醫師公開受訪影片與照片,竄改內容行銷不法藥品,或假冒中醫診所名義成立粉絲專頁提供”線上醫療諮詢”。建議在下單購買任何商品前,聯絡衛生局或親自就醫確認。

醫事人員查詢系統:https://ma.mohw.gov.tw/Accessibility/DOCSearch/MASearchDOC

  1. 衛福部食藥署有消費者食藥防騙專區,內有”違規食品藥物化粧品廣告民眾查詢系統”,或撥打食安專線1919檢舉或諮詢。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制署:https://lmspiq.fda.gov.tw/web/

Q.

我看到有些網頁號稱可以視訊問診再提供藥品郵寄,可信嗎?

A.

因應疫情趨緩,已經停止視訊問診,現在除非法規提及之特殊狀況(偏鄉、離島、或特殊疾病等),視訊問診均屬違法行為,真正有執照的醫師,不會知法犯法。建議民眾如有身體不適,親自就診方能得到妥善的醫療照顧。

此外,有些詐騙集團會假借”諮詢””體質分析”等名義,先假意關心,詢問症狀細節,再以真偽難辨的回覆混淆視聽,內容摻雜各式中醫專有名詞,使患者放鬆警惕,進而購買高額保健品或藥物。

中藥違規案件專區:https://dep.mohw.gov.tw/docmap/lp-5289-108.html

Q.

現在「清冠一號」可以做為「預防」性質來使用嗎?

A.

現在屬疫情高峰期已過,大多數人已有注射疫苗或免疫的記憶性了。新冠病毒高峰期時,因病毒傳染力非常強,一旦感染之後,症狀變化和病情發展相當快速,故當時針對新冠肺炎的「高風險人員」,甚至有「預防性投藥」的做法。

再者,清冠一號是屬於積極「治療」處方,而非「保健」茶飲,對身體體質偏虛寒的兒童、老年,或腸胃比較敏感的人,也有可能出現輕度胃悶、腹瀉、乏力的現象;因此,健康、低感染風險的民眾,並不需要使用「清冠一號」,也不宜將「清冠一號」當做「防疫茶」長期服用。中醫針對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主要會從幾個方面下手,一是增加機體的抗病能力,抑制病毒複製,縮短病程;二是緩解當下症狀,依體質及表現症狀不同增減用藥;三是預防後遺症,減少"長新冠"的影響。

Q.

我得過新冠肺炎,該注意什麼?

A.

得過新冠後,具呼吸道疾病後遺症的患者,可因呼吸道免疫能力的下降而增加流感、再次染疫或合併其他肺部感染,如肺炎鏈球菌,轉為重症的風險。這些後遺症可大可小,有不可逆的例如肺部纖維化,也有可能只是較為輕微的氣道敏感。

若有咳嗽、易喘、體力下降的狀況,即代表你的呼吸系統尚未完全恢復,或藉由中藥調理改善肺部與支氣管狀況,平時也可以慢跑、游泳等運動鍛鍊心肺能力。並於流感季節建議配合施打疫苗,流感病毒以呼吸道傳染與接觸傳染為主,正確配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仍是阻隔病毒進入人體的不二法門。中醫對得過新冠肺炎者,會依據體質及症狀表現不同採用不同的治療方向,例如常見的嗅味覺障礙,如果患者帶有濕氣重的狀態,就可以考慮在處方中加強化濕的用藥例如藿香、佩蘭等用藥;如果症狀以倦怠、記憶力差為表現,還要確認是單純因氣虛導致,或仍有夾濕夾瘀等病理產物的堆積,用藥上就不會單純以補氣為主,還需加入去瘀化濕的用藥。

Q.

疫情後坊間仍有許多類似清冠一號的保健茶飲,有必要使用嗎?

A.

「清冠一號」裡共有十味藥材,分別是:魚腥草、板藍根、黃芩、桑葉、薄荷、荊芥、防風、全瓜蔞、厚朴與炙甘草。其中魚腥草、板藍根、黃芩是專門用來消炎與抗病毒的藥物,多半在有明確感染時才使用,目的在治療而非保健。坊間產品多由這些藥物加減而來,實際上平日不需再服用。

平日維持正常的作息與適度運動,在食物上多選擇原形食材與當季蔬果,人多的地方仍配戴口罩,應比保健茶飲更有效。

Q.

又得了新冠肺炎,我還能視訊問診或取得公費藥物嗎?

A.

現在已無線上視訊問診或公費清冠一號。若感染心冠病毒,請配戴口罩,注意個人衛生,可直接來診所看診,醫師會依你的狀況調整藥物。

新冠傳播至今,病毒經歷了幾次變異,加上民眾施打疫苗普及,現在的新冠毒力、症狀表現與重症機率已與肆虐時不同,比起之前侵犯肺部與嚴重發熱,現在症狀合併濕熱,同時影響肺、腸胃,以及因不同患者體質,有相當多樣的表現,已非清冠一號能一概處理的狀況,相對病勢也較不嚴重,故由中醫師調配合適個人之處方即可。

Q.

常見的新冠後遺症中醫如何處理?

A.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主要有熱盛傷陰、脾胃虛弱、濕濁不化三個方向:

(1) 熱盛傷陰,主責在肺,病後的咳嗽、燥熱、易喘是較為明顯的症狀,門診最常見的症狀是久咳不癒。並伴隨不同程度的痰與瘀,治療以清熱育陰為主,視情況加清痰熱與少量活血化瘀藥。

(2) 脾胃虛弱,是在新冠急性期較容易忽略的症狀,肺部感染控制後,腸胃的虛弱與停滯才逐漸明顯,須注意不能壅補,在腸胃瘀熱明顯的患者,亦需酌加清瀉藥物

(3) 濕濁帶來的影響以嗅味覺喪失與頭暈、思考能力下降為主,即俗稱的「腦霧」。治法宜升清降濁,與脾胃虛弱的用藥互相配合。

Q.

把脈就能知道身體發生什麼事了嗎?

A.

實際上中醫師看病時,約有四個主要的切入點

  1. 望診,用視覺觀察病人身形、面色、毛髮、神情等等線索,以評估其氣血、精神狀況。
  2. 聞診,包含氣味與聲音,如糖尿病患者身上可能的水果味,講話聲音的大小等等。
  3. 問診,詢問病人主要不適的地方與飲食、排便、睡眠狀況,以及患者的過去病史、過敏史等等。
  4. 切診,對全身觸診的總稱,把脈僅是其中一部分,另有腹診與各種圍繞病人不適的理學檢查。
Q.

中西藥能夠一起吃嗎?

A.

若有同時服西藥或其他補充品、保健食品,請主動告知中醫師,因不同藥物的使用,需考慮藥物交互作用的問題。以影響凝血功能的藥物為例,若西藥已服抗凝血劑,中醫師在處方時就會注意活血化瘀類藥物的種類及使用劑量,避免患者服用後凝血功能下降太多,反而有出血的風險與危害。

一般來說建議患者不要中藥與西藥同時服用也是擔心藥物間互相影響,故大多建議間隔一個小時以上。另外若已在服用的高血壓藥、助眠藥或其他慢性處方籤用藥,皆不建議直接停藥改吃中藥,有時症狀反而會更加不穩定,請在合併服用後,視症狀與檢查結果,與原醫師討論劑量調整或改面藥物。

Q.

針灸的原理是什麼?

A.

中醫針灸可大略分為針對神經、肌肉、結締組織的立即效果與針對氣血循環的中長效果兩種。以前者來說,人體是一個同心圓、層層如網狀相連的張力系統,各個不同肌肉收縮的總和疊加造成其扭轉歪斜,針灸特定肌群或肌腱、結締組織能改變其緊繃,讓這個複雜牽一髮動全身的力學結構轉變至下一個平衡狀態,故有止痛、緩解緊繃、改變用力模式的效果。

後者與經絡、氣血分布有關,藉由細針停留在患者身上一段時間,像為吉他調弦或治水分流那樣,將相對過剩的氣血引導至相對不足的地方,從而改善循環障礙、消化問題、睡眠障礙等等問題。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若同意本網站之隱私權政策,請點選「CONFIRM」,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分析技術,更多資訊請瀏覽 隱私權聲明

CONFI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