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s Search
請輸入關鍵字....
失智症在中醫裡有哪些治療方法?
首先最常見也最直接的治療方法為頭皮針,但民眾也無須擔心是否會直接刺進腦部,而是在頭蓋骨外針對穴位、腦部皮質對應區進行刺激,治療過程是非常安全的,常見的取穴有頭頂的百會、四神聰穴,還有額頂處的本神、神庭穴,目前研究證實針灸能有效提高認知功能並減緩細胞凋亡速率,讓老化的過程能慢下來,而耳穴與頭皮針類似有對應到全身的功效,因此也能獲得不錯療效。另外在藥物治療方面依據不同的證型會使用不同的藥物治療,例如補中益氣湯、五子衍宗丸等,而出現妄想、暴躁症狀的患者,可以利用抑肝散、鉤藤散達到治療效果。
白內障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尋求中醫協助?
在直接接受眼科手術與承擔手術風險之前,民眾可以尋求中醫治療,但還是會依照每個人白內障的成因與病程在療效上有所不同。若白內障屬於初期、老年〈長期紫外線照射自然老化〉、均勻性質的,較能透過中醫治療改善,主要會透過利水滲溼的藥物(如茯苓、豬苓、澤瀉等)調整,證型若是肝火較旺盛或肝血較不足多以洗肝名目散、柴胡清肝湯等治療。
然而若是因長時間使用3C產品、長期處於強光刺激下或是外傷所造成的,則治療上難度就會提高許多,如果是視力已經<0.3與水晶體蛋白完全變性〈俗稱成熟的白內障〉,則建議還是要直接就診西醫眼科,避免進一步引發視神經損傷或永久失明的風險。
青光眼在什麼情況之下可以尋求中醫協助?
初期以及慢性青光眼的患者,如果在西醫的治療下仍有眼壓無法順利控制下來或是視神經持續的受損,可以尋求中醫共同治療,目前研究上已有許多中藥證實能降低眼壓。而有一部分年輕族群眼壓雖然正常,但長期使用3C產品而用眼過度,或是有心血管疾病導致視神經周圍循環不足的族群也可以透過針灸促進氣血流動,中藥方面若為實證可能常會使用龍膽瀉肝湯,虛證則可能以杞菊地黃丸或知柏地黃丸為主方。
另外,在西醫眼藥水的治療之下,常見的副作用有眼睛乾澀、搔癢、灼熱感,甚至有些人會出現眩暈、頭痛等症狀,此時可透過中醫治療緩解不適。
中醫有哪些方式可以治療眼睛疾病?
其實中醫早在春秋時代的扁鵲就開始治療眼科疾病,在中醫理論中「肝開竅於目」且「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因此人體臟腑的健康狀況都可以表現在眼睛上,所以一來是可以透過內科藥物調理體質來達到治療眼睛的效果,例如常見的枸杞、菊花、決明子即是透過清肝火、養肝血來達到明目的作用。
另外,當然也可以透過針灸的方式來治療眼睛,無論是遠端取穴的光明、合谷、太衝穴等,還是直接在眼周的穴位上針灸,甚至是利用身體全息投影的方式在頭皮、耳朵上取穴,都能達到不錯的療效喔!
眼睛的日常保養適合吃哪些食物?
在飲食中可以選擇富含「DHA、EPA」的食物,減少光線對於眼睛的傷害,並減少發炎反應維持眼睛的水潤度,例如深海魚類(鮭魚、鮪魚、鯖魚、鱈魚等)或直接補充魚油,另外富含「維生素A、C、E」與「葉黃素」的食物也可以多補充,其原理是透過抗氧化作用減少自由基堆積而延緩眼睛衰退,並保護視網膜中的色素細胞,常見的食物有菠菜、芭樂、紅蘿蔔、葵瓜子、芥藍菜、花椰菜等等,中藥材中的菊花與枸杞也是相當常見與有效的護眼食物,可以透過簡單的每日茶飲維持靈魂之窗的健康喔!
日常當中有哪些穴位可以應用於平常按摩護眼呢?
眼周有許多經絡通過,適度的按摩除了可以增加眼周氣血循環,改善眼睛疲勞、乾澀以及保養視力外,也可以促進經絡的健康。例如以眼睛內側來說有足太陽膀胱經的睛明、攢竹穴,眼睛外側有足少陽膽經的瞳子髎、手少陽三焦經的絲竹空穴,眼睛上方有經外奇穴魚腰穴,下方則是足陽明胃經的承泣與四白穴,若是平時容易偏頭痛、頭皮緊繃、肩頸僵硬者,可以再搭配太陽穴頭部兩側的太陽穴,每日花大約5-10分鐘順時針與逆時針輕柔的按壓,並且讓眼球跟著轉動,就能達到護眼的功效。
什麼食物會刺激胃食道逆流(火燒心)症狀呢?
胃食道逆流會造成不舒服的原因,通常是因為食道括約肌沒有辦法很好的閉合,造成胃酸以及食物往上推,引起胃食道逆流症狀如心口灼熱感、打嗝等。不建議的飲食包含以下:
胃食道逆流(火燒心)有建議的飲食方式嗎?
分別可以從食物的選擇以及進食方式,兩個面向去做改善。食物選擇上,選擇富含水分的飲食如湯類去稀釋胃酸。吃高纖維含量食物,有助於預防便秘,維持消化道通順減少腹腔壓力。
在進食方式上,當然會建議要細嚼慢嚥,一方面可以增加飽足感避免過度進食,同時也可以減低消化器官的負擔。也建議要定時定量進餐,在固定的時間進食能避免胃酸過度分泌,同時也不要吃到過飽,以免對食道造成額外刺激。進食時,會建議乾濕分開,避免用吞食的方式進餐壓迫腸胃,引發胃食道逆流。如果說要喝湯,也建議可以用餐完隔一段時間再喝,給腸胃處理食物時間。
中醫針對症狀,也可以採用一些改善消化功能的藥如香砂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去促進消化。同時針對一些腸胃道上部的發炎狀況,可以用一些清熱消炎藥如小陷胸湯、梔子豉湯去減輕黏膜發炎狀況,緩解胃食道逆流的不適感。
什麼中藥可以幫助改善胃食道逆流(火燒心)症狀呢?
中醫對改善胃食道逆流症狀很有幫助。不論是在症狀緩解,或是舒緩胃部的潰瘍狀況都有不同的用藥方式。針對症狀,可以用一些降逆止嘔的中藥譬如旋覆代赭石湯、半夏瀉心湯等進行治療。也可以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藥如海螵蛸、貝母等。
那如果說要針胃部上段、食道的發炎狀況進行消炎,可以用如梔子豉湯、小陷胸湯等去緩解發炎情況。粘膜部分可以用能保護粘膜的中藥如玉竹、白芨、麥門冬等去形成障壁,減低對胃粘膜直接的刺激。同時也可以用促進消化功能的藥如平胃散、香砂六君子湯等促進消化減少胃部脹滿,降低逆流發生機率。
胃食道逆流症狀包含什麼?
最經典的胃食道逆流症狀就是所謂的「火燒心」症狀,會有明顯的胸口灼熱感。然後口腔會有酸或是苦的感覺。吞嚥時可能會有輕微的不舒服,需要反覆的清理喉嚨。姿勢改變,譬如說躺下時,泛酸或是噁心感也可能加中。長期而言也會對食道造成影響。
如果說長期都有胃食道逆流症狀的話,還會可能造成一些併發症,譬如說逆流的食物或胃酸誤入氣管,引起肺炎。或是說胃酸對氣管的刺激引發收縮,造成氣喘。而食道也有可能在長期受胃酸侵蝕下變成慢性食道炎。
中醫針對症狀改善,可以按摩或針灸一些跟胃相關的遠端穴道如內關、陷谷,合谷。或是按摩局部的穴道如中脘、天樞等去促進腸胃蠕動,加速胃腸的排空,降低胃食道逆流發生機率。
生活習慣可以怎麼改善胃食道逆流(火燒心)去減輕症狀呢?
除了用餐習慣以及食物選擇外,有一些生活習慣的小改變可以幫助改善胃食道逆流發生的次數。
感冒可以看中醫嗎?
當然可以!中藥可以在感冒各個階段達到預防變嚴重、緩解症狀,加速感冒痊癒速度的效果。在感冒初期,感冒要發未發,有一些輕微的症狀譬如頭痛、鼻水、喉嚨發癢時,服用解表藥如麻黃湯、葛根湯等可以透過發表的方式趕快驅除外邪。
中醫在感冒變嚴重,出現如惡寒發熱、噁心感、沒胃口等症狀,則可以吃和解表裡的中藥如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桂枝湯去進行治療。如果說有發燒、便秘情形,也可以用解熱的藥如白虎湯、或是幫助排泄的藥如承氣湯讓發熱狀況可以隨著排便緩解。